談心理問題色變? 拒絕心理問題的污名化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1-18 08:35:00 | 來源:中國網(wǎng)心理中國 | 作者:楊楹當我們的身體生病了,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要去醫(yī)院醫(yī)治。但當我們心理上有了問題,我們卻羞于表達,甚至是感到羞恥,藏著掖著不想讓其他人知道。
而這一切,可能都是因為心理問題被人們污名化了。
心理問題的污名化可以劃分為:來自外界的社會污名,以及被患者感知到并內(nèi)化的病恥感。
目前對于精神和心理問題的錯誤認知呈兩極化:要么過分輕視,認為他們只是無病呻吟,“有什么可抑郁的啊,過一陣就好了”。要么夸大甚至戲劇化,“聽說他們家有親戚是精神病,這病肯定是遺傳的,你也離他遠點!”
這種污名化,對于有心理問題的人來說,他們不僅要承受心理問題本身所帶來的痛苦,另外還要承受額外的病恥感,這無疑是雙重的負擔。
污名化對兒童青少年的危害更為嚴重
有一些孩子的抑郁或焦慮程度很嚴重,但因為在情感上不能接受自己被劃分為“瘋子”,所以不承認自己的病情,拒絕尋求專業(yè)的心理幫助,或者向家人求助時,由于家長存在“心理問題污名化”的問題,而拒絕孩子的求助,最終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,不斷承受疾病一遍遍發(fā)作的痛苦。
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如何去污名化?
要想打破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污名化,需要作出努力的首先就是家庭。
父母的養(yǎng)育是兒童心理健康的基礎。面對孩子心理問題的首要步驟是認識并接受問題的存在,父母應該盡早采取行動,并尋求專業(yè)的幫助和支持來處理孩子的心理困擾。
其次是兒童身邊所居住的環(huán)境,包括他們的學校和同伴。學??梢詾槔蠋熀图议L提供一些培訓和輔導,充分利用同齡人之間的天然共情,達到一種同輩互助的效果。
第三個層面就是一些社會性因素。通過教育、媒體宣傳、社會支持、政策制定和公開對話,我們可以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污名,推動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會氛圍。
總之,只有兒童青少年本身、家庭、學校、社會,不把心理問題視為“洪水猛獸”,客觀理性地對待心理問題,孩子們才能才能擁有真正的心理健康。
(山東廣播電視臺 山東省精神衛(wèi)生中心兒少醫(yī)學中心主任楊楹)
心理熱線|霧霾影響心理健康!面對霧霾天氣,大家應該怎么做?2024-01-18
談心理問題色變? 拒絕心理問題的污名化2024-01-18
兩會聲音|政協(xié)委員譚國戩: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家長也需同步成長2024-01-17
評論丨推進學生心理狀況評估機制,要卸“心防”暖“心房”2024-01-17
永不暴雷的“心理復健師”:精神撫慰犬,成了多少人的精神支柱2024-01-18
揚州市開展早期心理干預項目——N重關愛,打開困境兒童的心窗2024-01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