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媽媽不要走……” 兒童心理科專家:這些做法可能加重分離焦慮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2-29 09:49:22 | 來源:中國網(wǎng)心理中國 | 作者:隋雪“媽媽,媽媽,我要我的媽媽,求你別走。”
“不要不要,我不要上學,我要媽媽!”
寒假結(jié)束了,分離也來了,不少孩子情緒低落,甚至哭得撕心裂肺、趴在地上,為的就是不要和最親的人分離。
在浙大兒院心理科門診,不少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也描述了類似的場景:早上準備出門上班時總會被孩子拖住。孩子一把鼻涕一把淚,緊緊抱住父母的大腿,嘴里一直懇求他們不要走。不僅家長上班,這幾天送孩子上學時也是如此。
“其實,等背過孩子,我也流淚了,孩子舍不得我,我也舍不得孩子。但大人有大人的事,孩子也返回校園了,老這樣下去不是回事,醫(yī)生,我們怎么辦?以后是不是要趁孩子沒醒,偷偷走掉?”
對于這種情況,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兒童醫(yī)院心理科副主任楊榮旺勸阻:這種情況是分離焦慮的表現(xiàn),建議家長不要這么做!
那么,什么是分離焦慮?為什么不建議這么做?究竟怎么做才比較科學呢?
分離焦慮背后是不安、缺乏安全感
通常會經(jīng)歷3個階段
心理科張雁翼醫(yī)生表示,分離焦慮是指兒童在面臨與最親近的人分開時產(chǎn)生的擔憂,焦躁,不愉快等情緒,以此來抗拒分離,實際上是一種焦慮不安,沒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(tài),常發(fā)生在學齡前兒童身上。常見的表現(xiàn)有難以與父母分開,擔心被拋棄,擔心父母會出意外等,一般持續(xù)存在4周以上,就是一種疾病的狀態(tài)。
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Bowlby通過觀察、研究將嬰幼兒的分離焦慮劃分成3個階段。反抗階段:哭鬧不止,踢打他人;失望階段:哭泣吵鬧減少,表情冷淡,不愿意搭理他人;超脫階段:對外界的排斥感減少,愿意進食、玩耍等,一旦看見父母又表現(xiàn)得很傷心。
春節(jié)、寒假期間,孩子和家長每天待在一起,已經(jīng)習慣有家長的陪伴。突然有一天,家長要去上班,或是他們自己要去上學,很多孩子會難以適應這種情況的轉(zhuǎn)變,于是出現(xiàn)了分離焦慮。
這種焦慮狀態(tài)可能是短暫的
也可能影響未來社交甚至心理健康
這種分離焦慮是暫時的嗎?等過兩天,會自然好起來嗎?
張雁翼醫(yī)生表示,兒童在節(jié)假日過后出現(xiàn)的分離性的焦慮可能是短暫的,但是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會導致孩子出現(xiàn)強烈的害怕和不安情緒,以至于無法走出家門,無法上學和參與社交活動,甚至出現(xiàn)頭痛,肚子痛等軀體癥狀。
處理不及時好理解,那么哪些情況算處理不當呢?
偷偷溜走、呵斥、打罵?千萬別這么做!
因為這種做法反而容易加重焦慮
張雁翼醫(yī)生表示家長偷偷走掉、呵斥、打罵等都是處理不當。分離時受到父母的欺騙,隱瞞,會讓孩子產(chǎn)生被拋棄感,更害怕父母突然消失、害怕與父母分離,這樣容易誘發(fā)分離焦慮情緒。
所以,不建議父母在孩子陷入分離焦慮情緒中時時偷偷走掉,同時也不建議采取類似“媽媽出去幾分鐘,馬上就回來”“跟你玩?zhèn)€躲貓貓,媽媽要去躲起來”“跟你變個魔法,你閉上眼睛”類似的理由,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欺騙、被拋棄了,從而變得沒有安全感,在下一次分離時更害怕分開。不良分離經(jīng)歷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,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,甚至帶來創(chuàng)傷。
除此以外,大聲地斥責,打罵等也會讓孩子產(chǎn)生被拋棄感,或是在與父母分開后,受到了他人的欺負、孤立和排擠等也會更容易誘發(fā)分離焦慮。這些情況也要引起父母的關注和重視。
除了不良的分離經(jīng)歷,分離焦慮還會受到以下四種因素的影響:
性格因素:一些孩子性格上較為敏感,膽怯,會更容易出現(xiàn)分離性的焦慮。
家庭環(huán)境:家庭環(huán)境緊張,夫妻關系緊張,爭吵比較多,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,也會容易導致孩子出現(xiàn)分離焦慮。
教養(yǎng)方式:一些家長平時比較寵愛孩子,包辦代辦比較多,對孩子的限制也比較多,這會導致孩子的獨立性較差,難以適應環(huán)境,較為依賴家長,從而出現(xiàn)分離焦慮;
社交能力:有些孩子平時出門比較少,接觸人也較少,沒有朋友,對父母的依賴性強,在變換到新的環(huán)境中時,就出現(xiàn)適應不好,也會增加出現(xiàn)分離焦慮的可能性。
這些都值得引起家長對照和思考。
正確的應對方法究竟是什么?
心理治療師建議用好“五招”
那么,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?心理治療師徐超群表示,這五招很管用:
在出門前預留一些時間與孩子分別,平靜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現(xiàn)在要去做什么,大概什么時候會回來,孩子在家可以做些什么(比如畫一幅畫、寫一份勇敢語錄來鼓勵自己等)。
在分離前幾天,做一些分離的準備,可以提前給孩子一個“分離預告”。家長可以在上班前一兩天,提前給孩子一個“預告”,告訴孩子自己什么時候要去上班,什么時候會回來,這樣等到真正要分離的時候,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,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。
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負面情緒,調(diào)整好狀態(tài)。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分別時,自己也很舍不得,甚至偷偷抹眼淚,家長的這種“分離焦慮”會影響到孩子,從而增加分離難度。有些家長則是一著急就對孩子大吼大叫,這都不可取。在與孩子分離時,家長可以用輕松平和的情緒來面對孩子,告訴他們,我們只是暫時分開,并不代表永遠,我們在具體什么時候很快又會見面。
平時家長要有固定的時間高質(zhì)量地陪伴孩子,保證與孩子的親子時光。如晚上下班回來或者晚飯后的時段,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做游戲,運動或者讀繪本,在外地務工的家長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與孩子視頻通話,加強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,這種陪伴讓孩子從中獲得情感的滿足,增加安全感,從而能更勇敢地面對分離。
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性,不包辦,代辦和過度溺愛。平時多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,多帶孩子出去與其他小朋友玩耍,也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單獨去完成一些任務,獨自去做一些有挑戰(zhàn)的事情,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,不斷地認可孩子的勇敢、嘗試和努力,讓孩子更有自信,從而有能力在今后的分離場合可以更從容地應對,讓再見變得甜蜜。
專家提醒,如果孩子節(jié)后的分離焦慮持續(xù)了較長時間,甚至對孩子的情緒,生活和學習產(chǎn)生了很大的影響,及時去醫(yī)院尋求心理醫(yī)生和治療師的幫助。(錢江晚報 記者隋雪 通訊員祝姚玲)
狗狗“心理療愈師”上崗,讓學生主動走進了心理輔導室(圖)2024-02-29
“媽媽不要走……” 兒童心理科專家:這些做法可能加重分離焦慮2024-02-29
西部地區(qū)首個!四川大學華西醫(yī)院兒童心理衛(wèi)生中心正式成立2024-02-29
心理觀察 | 年輕人都想上岸,“岸”的盡頭是什么2024-02-29
心理解讀:穿丑衣服拿外賣袋 上班族告別精致穿搭?2024-02-29
中國孤獨癥患者每年增長近20萬人 兒童孤獨癥怎么發(fā)現(xiàn)、治療?2024-02-28